專欄連載Column

2023-02-06

第38堂 抗壓能力可以訓練嗎?

在高爾夫競賽中絕對需要的抗壓能力,實戰經驗也許有幫助,但若平常就能夠找到方法來訓練,一定可以擴大抗壓舒適圈。

潘政琮是現今台灣最棒的職業高爾夫球手,他在清華大學的一次講座裡被學生問到如何培養抗壓力?沒在現場的人一定很好奇潘政琮的回答,我也很好奇。

講座之後,我看了一下潘政琮的臉書,他是這麼說的「並沒有一套訓練抗壓力的方法,而是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壓力。有壓力表示你在乎這件事,在乎才有進步的動力。試著不要逃避,就能讓自己的舒適圈越來越大。」

玩高爾夫是一個人的江湖,包括球技、體能、球具都在比賽裡不如心理來的重要。以潘政琮在2020東京奧運的故事為例,從倒數第三開始一路追趕,最後比到第四次延長賽,才驚險拿下台灣在奧運史上的第一面銅牌。時過快兩年,潘政琮戰勝壓力奪牌的景象還不時會跳進記憶裡。

潘政琮跟很多職業球手一樣,他們雖然沒有接受過抗壓能力訓練,也沒有一套訓練系統,但他們可以在一流的職業賽事生存,足夠證明他們不是天生好手,就是在長期的比賽裡磨練出非凡的抗壓能力,他們的經驗法則都足夠他們使用,但很難複製,所以非天生好手都需要經過後天的再訓練。

高爾夫心理分兩種,一種是形而上的,教與學的人都要有共同的交集,就是對高爾夫的認知要很接近。像是壓力與舒適圈的對比,教的人會告訴選手,試著不要逃避壓力,就會有脫逃壓力、進入自己舒適圈的可能,這是高爾夫心理的話術,教與學的人都要對壓力與舒適圈有一致的理解才行。

高爾夫心理的另一種模式是實質的訓練。所謂專家就是訓練有素的狗,每當你看狗狗在高難度與壓力下完成主人的目標指令,就知道冠軍狗狗不是天生好手,牠們的行為智商最多只是七歲小孩的程度,但狗狗接受合理的心理訓練,牠們最後的表現比常人還優秀。

高爾夫致勝心理訓練的十大項目裡,有一個是抗壓訓練,像是包括七顆球理論,除了指定擊打的小白球外,把另外六顆小白球佈置成各種矩形去干擾球手,造成球手在擊球上的心理壓力,這是心理訓練的第一步,接著,還有在擊球前方佈置各種障礙,同樣是對球手形成壓力。各種方法中,很特別的一種做法是規定球手下場打十八洞,依球手差點只能帶一或幾顆球,我訓練過的球手都說,當規定只能帶一顆球下場時,壓力最大,但效果也最好。

你一定聽過朴世莉的角頭老爸把她帶到墓地過夜,藉以練膽,強化抗壓能力。心理訓練方法五花八門,咱們最好不要走到角頭老爸的那一步。2023年新春伊始,祝大家好運,早日擁抱舒適圈。

 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。